行業新聞
聚焦潔普動態,分享行業熱點,傳遞綠色科技,倡導環保理念
行業新聞
聚焦潔普動態,分享行業熱點,傳遞綠色科技,倡導環保理念
發布時間:2019-05-14 來源: 潔普智能環保
餐廚垃圾處理是垃圾處理的重要一環,潛在需求旺盛。現階段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起步較晚,市場缺口明顯,仍有大量餐廚垃圾未得到處理,可增長空間巨大。
我國是全球知名的餐飲大國,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餐飲方面的消費與日俱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元,同比增長9.5%,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餐飲消費已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餐飲行業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堆積如山的餐廚垃圾。根據《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 184-2012)的定義,餐廚垃圾是指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產量高,分布廣,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
E20研究院分析指出,根據我國主要大中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測算,近五年來主要城市實際每年平均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以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基準,到“十三五”末期,我國餐廚垃圾將突破12000萬噸。以上海為例,估算可得上海市日均餐廚垃圾產生量約為1000t~1200t。
餐廚垃圾較之其他垃圾,具有水分、有機物、油脂及鹽分含量高、易腐爛、營養元素豐富等特點。由于含水率高,餐廚垃圾不能滿足垃圾焚燒的發熱量要求(不低于5000kJ/kg),也不宜直接填埋,而焚燒和填埋又會造成有機物的大量浪費。
為打破餐廚垃圾處理的困境,2008年,我國第一個餐廚垃圾國家標準—《餐廚垃圾資源利用技術要求》啟動編制。
2011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環保部、農業部五部委辦公廳聯合出臺《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掀起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的熱潮。
2012年12月,住建部發布了《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CJJ 184-2012),保證餐廚垃圾得到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截至目前,餐廚處理能力已經在迅速提高,處理率已有初步改觀,但是總體處理能力仍明顯不足。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底,全國已投運、在建、籌建(已立項)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50t/d以上)有118座,總計處理能力約2.15萬噸/日。遠沒有達到“十二五”規劃的要求。
截至2017年10月,我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包括籌建、在建和投產項目)達到172座,總規劃處理能力3.54萬噸/日。力爭到“十三五”末達到4萬噸/日。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能力為1.31萬噸/天,完成率僅43%。
垃圾處理是環保領域的支撐性產業之一,餐廚垃圾處理又是垃圾處理的重要一環,潛在需求旺盛。現階段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起步較晚,市場缺口明顯,仍有大量餐廚垃圾未得到處理,可增長空間巨大。
依據餐廚廢物處理項目的出資運營成本預測,“十三五”期間,整個餐廚廢物整體市場空間可達1000-1500億元。其中餐廚廢物收運系統建造約需200億(收運系統包含廢物容器、車輛、車輛和廢物容器之間的銜接)、處理處置工程市場約需500-1000億、日常運營市場大約是300億、監管系統建造大約能構成20億左右的市場規模。
相關閱讀
相關產品